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丝路天文”讲坛第八十讲】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的化学印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1 【字体:       

时 间:2025年09月11日 11:00(星期四)

会议地点:台本部南楼210会议室

主 讲 嘉 宾: 赵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报 告 邀 请 人:王娜


报 告 摘 要: 

理论研究表明宇宙演化早期形成的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太阳质量,但观测上始终未有发现此类天体。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发现一颗位于银河系晕的化学丰度特殊的低alpha恒星。通过日本8.2米昴星团光学红外望远镜对其进行的高分辨率光谱观测,发现这颗恒星的化学元素丰度模式与对不稳定超新星的理论模型一致。详细的分析表明形成该恒星的物质主要来自于一颗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这一发现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识,证实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数百倍太阳质量,揭示了对不稳定超新星在宇宙早期化学增丰过程中的贡献,对研究宇宙早期的元素起源、恒星形成和星系化学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主讲嘉宾简介: 

赵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现任LAMOST科学委员会主任。曾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黄润乾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奖、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赵刚在恒星光谱分析、太阳系外行星、银河系形成与演化、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领域开展研究。成果多次被评为中国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利用恒星丰度探索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附件: